夏季温泉泡池面临双重挑战:游客量激增带来更多皮屑油脂污染,而高温强光照则加速消毒剂分解。尤其当水温超过30℃时,余氯挥发速度提升50%以上,导致消毒能力“断崖式下跌”。如何破局?需从稳定消毒、强化过滤、智能监控三方面入手:

高温消毒困境与破解方案
传统氯制剂在紫外线照射下急速分解,余氯难以维持。解决关键在于:
-氯稳定技术:投加ACO催化氧化剂,其通过光催化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,减少氯损耗的同时增强氧化能力。
-冲击性补氯:在闭馆后实施冲击处理,将余氯短暂提升至5~10ppm,彻底杀灭藻类和微生物。
-替代消毒剂:二氧化氯(0.1~0.4mg/L)在高温下更稳定,且不产生刺激性氯胺。
过滤系统升级,截留超微颗粒
普通砂滤对<20微米的颗粒无效,建议采用:
-多级滤料组合:在石英砂下层添加活性炭层,吸附油脂及溶解性有机物。
-空化技术:安装“池虎”装置,通过水力空化分解有机物,特别适用于油脂富集的泡池水。
智能预警与生态防污
-物联网监测:在回水口部署在线传感器,实时上传余氯、浊度数据,异常时自动触发加药系统。
-物理阻污设计:在浸脚池后增设雾淋系统,减少游客带入的尘埃;溢水槽直排污水,避免回流污染。
-预防性程序:高温日延长过滤时间至12小时/天,每周使用管道清洗剂分解隐蔽污垢。